无标题文档
学院新闻

第五届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创建时间:  2025-11-19  朱毅雅   浏览次数:

“第五届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学术会议”于2025年11月14-15日在沈阳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和上海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由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沈阳市创新人才发展研究院承办。会议以“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微观基础”为主题,延续“小规模、闭门会、促交流”的定位,邀请知名学者和企业家开展深入交流与讨论。

会议开幕式由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贾建锋教授主持,共分为三个环节:领导致辞、会旗发布和大会合影。在领导致辞环节,东北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姜玉原致辞。

图1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贾建锋教授主持开幕式

东北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姜玉原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对第五届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学术会议的举办表示祝贺,向会议筹备团队致以敬意,并感谢各界对东北大学的关心和支持。姜玉原指出会议历经四届,已成为战略管理与创业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本届会议以“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微观基础”为主题,呼应国家战略部署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求。其次,姜玉原介绍了东北大学及工商管理学院如何始终立足国家发展需求,在相关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并做出积极贡献。他进一步提出实现“三链”深度融合需从微观层面探寻答案,期待会议为打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最后,姜玉原表示作为承办单位,东北大学将做好会议服务保障工作,愿与各界携手推动学术与实践赋能,并祝愿与会嘉宾收获思想与友谊,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图2 东北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姜玉原致辞

其次,会议举行了会旗发布仪式,由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学术会议发起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于晓宇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炜文教授,吉林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蔡莉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新春教授和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韩斌老师共同揭幕了会旗。

图3 会旗发布仪式

最后,全体参会嘉宾进行了合影留念。

图4 大会合照

主旨报告A由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学术会议发起人之一: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于晓宇教授主持。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井润田教授、东北财经大学校长汪旭晖教授作主旨报告。

图5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于晓宇教授主持主旨报告A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教授以“品牌情绪与企业成长”为主题,围绕消费者决策从“有限理性”转向“情绪驱动”的现实背景,针对当前品牌情绪定义模糊和量化困难等痛点,探讨了企业如何科学驾驭品牌情绪及其对企业成长的驱动作用等问题。

6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教授作主旨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井润田教授以“支持企业成长的组织势效应”为主题,聚焦“风口法则”在企业实践中的相关争议,并针对组织势研究中存在的概念界定模糊、忽视社会情境人类能动性及缺乏实证检验等理论缺口,探讨了组织势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为企业借助组织势实现可持续成长提供理论启示与实践参考。

图7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井润田教授作主旨报告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汪旭晖教授以“数据要素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与国家战略部署,聚焦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与原始创新薄弱等现实障碍,探讨了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现状及其赋能作用,从六个维度提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图8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汪旭晖教授作主旨报告

吉林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蔡莉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新春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陈衍泰教授围绕着主旨报告内容,分别从“本土研究价值与国际传播”“实践落地痛点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新构念测度与学术转化”等角度,与三位作报告的专家进行了深度讨论和交流。

图9 吉林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蔡莉教授发言

图10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新春教授发言

图11 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陈衍泰教授发言

主旨报告B由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学术会议发起人之一: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炜文教授主持。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陈衍泰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孙玉涛教授作主旨报告。

图12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炜文教授主持主旨报告B

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陈衍泰教授以“传统商贸市场数智化转型中演化机制研究:动态能力微观基础视角”为主题,结合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与浙江传统商贸市场的现实痛点,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Chinagoods平台为案例,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分析其数智化演化特征,为同类市场数智化转型提供实践参考。

图13 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陈衍泰教授作主旨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孙玉涛教授以“From Discovery to Delivery: How Research Ambidexterity Drive Performance in Academic Spin-offs”为主题,聚焦学术衍生企业“高潜力与低绩效并存”的核心悖论,提出资源配置冲突、知识整合困难加剧学术衍生企业绩效困境,而创始团队创业经验有望缓解上述困境的系列假设,并以中国科创板2016-2023年477家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了验证。研究为企业优化战略选择,从而提升绩效提供了参考。

图14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孙玉涛教授作主旨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井润田教授、东北财经大学校长汪旭晖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焦豪教授围绕着主旨报告内容,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管理体系变革与研究方法改进”等角度与三位作报告的专家进行了深度讨论和交流。

图15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井润田教授发言

图16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汪旭晖教授发言

图17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焦豪教授发言

主旨报告C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杨俊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焦豪教授、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孙新波教授作主旨报告。

图18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杨俊教授主持主旨报告C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焦豪教授以“生态互嵌:数字平台生态系统间交互模式的逻辑建构”为主题,基于平台特性与交互动因,构建跨平台交互分类框架,提炼出三种生态互嵌模式,揭示其运行机制,并通过典型案例验证模式适用性。研究为平台企业制定跨平台协同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图19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焦豪教授作主旨报告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孙新波教授以“AI赋能企业管理创新思考”为主题,结合AI从大模型向人机协同演进趋势,针对企业管理创新的认知与实践困惑,从AI演化规律、赋能逻辑与创新路径三维度构建分析框架,为AI时代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指引。

图20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孙新波教授作主旨报告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谢恩教授和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孙玉涛教授围绕着主旨报告内容,分别从“技术赋能研究范式创新与学科思维拓展”“新型组织形态演化与哲学赋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角度与两位作报告的专家进行了深度讨论和交流。

图21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谢恩教授发言

图22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孙玉涛教授发言

研究范式专题报告由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韩炜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郭海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贺小刚教授、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杜运周教授作专题报告。

图23 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韩炜教授主持研究范式专题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郭海教授以“数智时代中国自主工商管理理论建构:以最优区分理论为例”为主题,聚焦数智时代中国如何构建自主工商管理理论的核心问题。该研究以最优区分理论为例,总结出“情境化—本土化—数智化”的理论融合范式,给出“审视逻辑—提炼主张—理论评估”三步理论建构路径,为中国自主工商管理理论建构提供了参考。

图24 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郭海教授作专题报告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贺小刚教授以“高质量导向的企业创新:研究回顾与理论体系构建”为主题,结合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提出“高质量导向的企业创新”这一概念并界定其内涵。研究基于NVivo软件,对中英文核心文献编码分析,梳理高质量导向的企业创新的关键属性、识别方式及前因后果,构建了多路径理论框架。

图25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贺小刚教授作专题报告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杜运周教授以“组态型视角切换与竞争优势”为主题,结合华为集群化策略案例,聚焦传统资源基础观与战略组态观的分歧,提出“等效性与不可替代性悖论”这一核心命题。通过对比要素与组态视角的差异,他指出传统线性分析局限,并提出“战略组态视角切换方法”,为构建中国自主管理知识体系提供支撑,也为企业应对复杂环境、打造可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指引。

图26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杜运周教授作专题报告

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李雪灵教授、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晋琳琳教授围绕着专题报告内容,分别从“自主管理体系理论化建构与研究范式创新”“知识体系构建使命定位与成果转化应用”等角度与三位作报告的专家进行了深度讨论和交流。

图27 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李雪灵教授发言

图28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晋琳琳教授发言

生态系统专题报告由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兰霞教授主持。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朱秀梅教授、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李雪灵教授、拓数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冯雷博士、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莉静教授作专题报告。

图29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兰霞教授主持生态系统专题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朱秀梅教授以“数据平台生态系统数商生态共演机理——基于上海数据交易所的案例研究”为主题,聚焦数据平台数商生态共演及驱动机制的核心问题。研究以上海数据交易所为对象,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将数商生态共演划分为多点式触发、全链式突破和网络式扩散三个阶段,并揭示各阶段核心传导机制,为数据平台生态治理提供启示。

图30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朱秀梅教授作专题报告

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李雪灵教授以“AI 4 Manufacturing:从研究领域到研究范式”为主题,结合我国制造业规模领先但面临成本高、创新难及供应链风险等挑战的现实困境,指出AI技术是破解上述困境的关键。随后,她提出“AI4M”研究范式,以知识库建设为核心,构建多维度知识库并采用RAG技术保障信息精准可追溯,实现知识生态系统转型。研究为AI赋能智能制造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参考。

图31 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李雪灵教授作专题报告

拓数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冯雷博士以“智能体AI赋能百业”为主题,聚焦如何实现智能体AI系统性开发应用的关键命题。通过公域模型与私域数据自主耦合,拓数派构建了智能体操作系统并搭配结对开发方法,通过案例验证了其在商业变现效率方面的优势,为智能体AI与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可行路径。

图32 拓数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冯雷博士作专题报告

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莉静教授以“数智情境下服务化战略协同:能力重构与创新机制”为主题,基于战略匹配与动态能力理论,将服务化战略分为产品导向型、客户导向型,将数智化能力拆解为核心运营与战略重构能力,进而考察二者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为制造企业配置数智化能力、破解转型困境提供参考。

图33 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莉静教授作专题报告

《外国经济与管理》编辑部宋澄宇主任、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辛冲教授围绕着专题报告内容,分别从“AI时代研究转型”“学术—产业双重视角下创新闭环构建”等角度与四位作报告的专家进行了深度讨论和交流。

图34 《外国经济与管理》编辑部宋澄宇主任发言

图35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辛冲教授发言

要素流动与平台竞争专题报告由安徽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曹港博士主持。中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关健教授作专题报告。

图36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曹港博士主持要素流动与平台竞争专题报告

中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关健教授以“Competition or Spillover? How Platform Owners’ Different Entry Modes Shape Complementor Innovation”为主题,以苹果App Store平台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平台所有者不同进入模式如何影响互补者创新,为互补者创新策略制定与平台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图37 中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关健教授作专题报告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曾宪聚教授、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杨隽萍教授围绕着专题报告内容,从“研究方法精进与因果识别强化”等角度与作报告的专家进行了深度讨论和交流。

图38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曾宪聚教授发言

图39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杨隽萍教授发言

人工智能专题报告由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叶文平教授主持。大连理工大学厚德书院执行院长崔淼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佳敏副教授作专题报告。

图40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叶文平教授主持人工智能专题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厚德书院执行院长崔淼教授以“决策支持型AI的信任机制:组织学习顺序视角下的比较案例研究”为主题,结合决策支持型AI在组织中面临的信任缺失困境,聚焦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学习顺序构建AI信任。研究选取宝洁与高德为研究对象,提炼出AI信任构建的路径,为不同类型企业构建对决策支持型AI信任提供了指引。

3C06E

图41 大连理工大学厚德书院执行院长崔淼教授作专题报告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佳敏副教授以“Architecting Intelligence: How Al Deployment Structures Shap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为主题,在企业AI应用日益普及但其部署架构异质性常被忽视的背景下,提出三类AI部署架构,并考察不同AI部署架构对企业效率的影响,为企业依据绩效目标选择AI部署架构提供理论指导。

图42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佳敏副教授作专题报告

《研究与发展管理》编辑部周瑛主任、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吴建祖教授围绕着专题报告内容,分别从“企业特性与信任机制关联”“数理推导在管理学领域的应用”等角度与两位作报告的专家进行了深度讨论和交流。

3239B

图43 《研究与发展管理》编辑部周瑛主任发言

图44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吴建祖教授发言

创新专题报告由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闫佳祺副教授主持。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吴建祖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万国光教授作专题报告。

图45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闫佳祺副教授主持创新专题报告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吴建祖教授以“越精准,越同质:TMT-AI混合注意力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为主题,结合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中AI介入的效率提升与路径锁定并存困境,聚焦TMT与AI混合注意力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为企业平衡AI应用与经营战略提供指引。

图46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吴建祖教授作专题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万国光教授以“Customer CEO Curiosity and Supplier Innovation”为主题,考察客户CEO两类好奇心,即兴趣驱动型(I型)和缺失驱动型(D型)对供应商创新影响,拓展了好奇心理论在跨组织情境中的应用边界,为企业通过客户关系管理优化创新策略提供参考。

图47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万国光教授作专题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厚德书院执行院长崔淼教授、中南大学商学院傅颖竹博士围绕着专题报告内容,分别从“研究情境拓展与数据处理优化”“矛盾机制挖掘”等角度与两位作报告的专家进行了深度讨论和交流。

图48 大连理工大学厚德书院执行院长崔淼教授发言

图49 中南大学商学院傅颖竹博士发言

优秀博士生交流专题报告由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赵若男博士主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系博士生梁宇畅、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组织管理系博士生祝树森作专题报告。

图50 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赵若男博士主持优秀博士生交流专题报告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系博士生梁宇畅以“Navigating Organizational Control at the Corporation-Community Interface: An Identity Management Perspective”为主题,结合企业员工跨组织参与社区活动的普遍现象,考察管理者如何通过员工多重身份管理实施控制,以及选择管理方式的动因等问题,为企业规范员工跨组织活动、平衡组织目标与外部参与提供了实践参考。

图5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系博士生梁宇畅作专题报告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组织管理系博士生祝树森以“企业何以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为主题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了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对企业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并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为通过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推动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经验证据。

图52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组织管理系博士生祝树森作专题报告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佳敏副教授、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主任贾迎亚副教授围绕着专题报告内容,分别从“逻辑梳理与因果关系强化”“概念界定辨析与研究视角拓展”等角度对两位博士生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

图53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佳敏副教授点评

图54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贾迎亚副教授点评

闭幕式由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孙新波教授主持,共分为两个环节:会议总结和会旗交接。首先,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学术会议发起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于晓宇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炜文教授分别对本届会议进行了总结。

图55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孙新波教授主持闭幕式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于晓宇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向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贾建锋教授及其团队致以最诚挚的感谢。随后,于晓宇教授对出席会议的资深教授与前辈学者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向全体参会嘉宾致以诚挚谢意。最后,于晓宇教授引用马克思名言,强调学术共同体应秉持“解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的理念,表示愿与各位专家学者凝心聚力、协同奋进,共同推动工商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

图56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于晓宇教授做会议总结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炜文教授指出,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学术会议已成功举办五届,众多专家学者即便身负多重职责、日常事务繁忙,仍坚持每年拨冗参会并分享学术成果,这一点令人倍感动容。随后,李炜文教授表示在各位资深专家学者的努力下,“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的概念已在创业领域得到广泛传播并持续深化,相关学术成果持续涌现。最后,李炜文教授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持续发挥引领作用,更多年轻老师与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构建中国自主的微观基础理论体系,推动工商管理学科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图57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炜文教授做会议总结

随后,由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学术会议发起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于晓宇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炜文教授,本届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学术会议承办方——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贾建锋教授向下一届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学术会议承办方中南大学关健教授交接了会旗。

图58 会旗交接仪式

第五届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学术会议前后,因工作原因未能到场的会议学术顾问(姓氏拼音排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贾建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垣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苏敬勤教授、浙江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魏江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张志学教授——通过文字寄语等方式,分享了对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微观基础问题的独到见解。

至此,第五届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学术会议——“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微观基础”圆满结束,此次会议为战略与创业领域专家学者搭建了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聚焦于战略与创业的微观基础的实践发展和前沿学术问题,探讨跨学科方法如何促进宏微观研究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深化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理论体系建设,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和智力贡献。





下一条: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赵雁飞教授做客上海管理论坛分享《成为学者: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术身份、想象力与学术品格》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