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上海管理论坛第558期学术讲座《成为学者: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术身份、想象力与学术品格》在校本部东区管理学院 420 举行。主讲人为来自英国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的赵雁飞教授,讲座由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于晓宇教授主持。上海大学管理学院赵玉洁教授,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邹海亮副教授,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主任贾迎亚副教授,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杜颖洁副教授、薛奕曦副教授、韩宏稳副教授、余玲玲讲师,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何琳博士后,以及上海大学的博士生、硕士生、MBA中心校友及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赵雁飞教授现任英国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战略学教授、科研副院长,曾任职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访问教授、印第安纳大学凯莱商学院Samuel & Pauline Glaubinger讲席教授。赵雁飞教授的研究聚焦于最优区分、人工智能与企业战略决策,以及制度环境与创新创业等前沿问题,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等管理学顶级期刊。赵雁飞教授的研究成果获得过多个重要奖项,包括国际管理学会(Academy of Management)创业学新锐学者奖(2019)和战略管理学会(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新锐学者奖(2022),是历史上首位同时获得战略与创业两项顶级职业奖项的学者。

讲座中,赵雁飞教授围绕学者如何构建研究身份以及最优区分理论的应用与前景展开了深入而启发性的分享。首先,赵雁飞教授结合自身在最优区分(optimal distinctiveness)、制度与创业(institutions & entrepreneurship)领域的积累,系统讲解了构建长期研究流的五个核心过程:主题连贯性(Thematic Coherence)、理论发展(Theoretical Development)、方法与情境的广度(Methodological and Contextual Breadth)、可识别性与身份(Recognizability and Identity)以及可扩展性(Scalability)。赵雁飞教授鼓励学者打造清晰而持续的研究议程,形成独立的学术身份,并在跨学科合作中不断拓展学术想象力。随后,赵雁飞教授以最优区分理论为核心,介绍了企业如何在创新与熟悉度之间寻找战略平衡。赵雁飞教授从创新悖论展开,进而讲解“大胆创新、策略锚定”四个关键过程,指出最优区分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底层逻辑,企业“要脱颖而出,但不能脱节”。最后,赵雁飞教授总结,最优区分不仅为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的战略选择提供新的认知框架,也为未来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打开了新的方向。
讲座过程中,上海大学管理学院赵玉洁教授、贾迎亚副教授、韩宏稳副教授等分别围绕最优区分理论在会计学与金融学领域的应用场景、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机制、最优区分度的测量等问题与赵雁飞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讲座不仅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学者和管理研究者提供了一套清晰且可持续的学术成长路径,也为深入理解最优区分理论并拓展其跨领域应用提供了深刻启发。

研究生胡曼、王郡瑶、卢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