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学院新闻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成功举办“学术进嘉定”报告会:基于模型融合的猕猴桃果肉硬度时序演化预测

创建时间:  2025-11-05  李小玲   浏览次数:

2025年11月3日上午,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在嘉定校区成功举办“学术进嘉定”报告会。“学术进嘉定”是由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推出的系列学术活动,旨在为嘉定校区研究生提供学术前沿动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本次讲座特邀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数学与统计系高级讲师肖逊博士,报告题目为“基于模型融合的猕猴桃果肉硬度时序演化预测”。报告由管理学院挂职副院长翟庆庆主持,讲座吸引了众多研究生参与。

报告开始前,翟庆庆副教授对肖逊博士的个人情况、学术成果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对他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肖逊博士任教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数学与统计系,曾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统计系学士学位,以及香港城市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涵盖工业和其他领域的数据分析、可靠性和生存分析、统计质量控制等多个领域,在Technometrics、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新西兰统计协会颁发的Worsley Early Career Award。

猕猴桃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果实在采收后仍持续软化,果肉硬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其储存期与市场价值。此次报告会中肖逊博士基于工业统计与质量控制研究背景,介绍了如何通过融合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模型,以非破坏性方式提升猕猴桃储存期间果肉硬度的预测精度。针对现有检测方法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他提出一种结合光谱特征与酶促反应等化学过程的“模型融合”方法,在保持模型可解释性的同时有效克服了传统模型的局限。该融合模型在2125个猕猴桃的真实数据集上验证显示,其在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浓度预测中优于传统的偏最小二乘法与支持向量回归方法,表现出更高的精度与稳定性。

肖逊博士强调,该方法不仅提升了预测性能,更具备高度的可解释性与灵活性,未来可进一步整合采前生长因素、分级线传感器数据等多源信息,来提高果肉硬度预测精度以满足工业应用需求。本次报告为上海大学师生带来了跨学科研究的前沿视角,也促进了统计学与农业食品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通过这次报告会,学院师生均表示受益匪浅。作为“学术进嘉定”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本次讲座成功搭建了师生与顶尖学者交流的平台,为校内外学术合作注入了新活力。未来,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将继续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活动,为师生提供更多接触前沿科研的机会。



上一条: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赵云彬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凌晨教授做客《上海管理论坛》分享大规模数据处理前沿应用及其算法的最新成果

下一条:上海大学会计学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