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学术活动

0901上海管理论坛第553期(胡肖然博士,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创建时间:  2025-08-29  沈洁   浏览次数:

题目:创新创造力和人类情感的联系

演讲人:胡肖然博士,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主持人:于晓宇教授,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时间:2025年9月1日(周一),上午10:00

地点:上海大学校本部东区1号楼管理学院420会议室

主办单位: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企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企业创新与产业政策专委会、上海市行为科学学会、“数字创新管理与治理”重点创新团队

演讲人简介:

胡肖然博士,现任教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管理学部,担任管理学助理教授。伦敦商学院(LBS)博士。他主要从事创新管理,领导力,文化差异,情绪情感的学术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Organization Scie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等国际学术期刊。他曾获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表彰教职员在学术研究,教学以及行政服务等领域突出贡献的教职员贡献奖以及伦敦政经学院教育卓越奖,并多年蝉联学部十佳教师。

演讲内容简介: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particularly its growing cognitive prowess, has presented humanity with a profound and unsettling question: What does it truly mean to be human? We contend that two essential qualities continue to define our human identity,our capacity to feel (affect) and our ability to create (creativity). These two dimensions are not only foundational but also deeply intertwined. While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s often understood as a cognitive process,where we “create by thinking”, this view overlooks its equally vital emotional dimension. Based on an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spanning over multiple disciplines, we argue that creativity is also a profoundly affective experience: we “create by feeling.”

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其不断增强的认知能力,给人类提出了一个深刻而又令人不安的问题:真正的人类意义何在?我们认为,仍有两项核心特质界定着人类身份——感受的能力(affect)与创造的能力(creativity)。这两个维度不仅是人性的根基,而且彼此紧密交织。虽然创造力(及创新)常被理解为一种认知过程,即“以思而创”,但这种视角忽略了其同样重要的情感维度。基于跨学科研究的整合,我们主张:创造力同时也是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即“以情而创”。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下一条:0728上海管理论坛第552期(孙立君副教授,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