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中午12:10,备受同学们关注的管理学院第二课堂网络德育课程"管学在线"活动开始了,本期主题为《让我们终生获益的"工匠精神"》。本次课程邀请了上海市劳动模范、同济大学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上海大学国际活动项目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企业导师范宜昌老师。活动由管理学院学工负责人、国际活动项目研究中心主任马亮老师主持,来自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的本科生同学们参加了课程。
讲座伊始,范宜昌老师就指出,是"工匠精神"支撑着他不断进步和发展。范老师提到的这种"工匠精神"源自他的外公,其外公出身清贫,但凭借着自己的坚韧与勤奋,成为了一名最高等级的全能木工。这种兢兢业业、专心致志做好每一件事的工匠精神代代相传,不断激励着范老师将每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在经历人生16次身份转换后,他提出了在每一个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的四个要素:"爱"、"傻"、"勤"、"悟"。这四字真言使得他每一次突破自我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从一个崇明岛的小木匠,到通过自学英语,成为国际仲裁法庭现场传译、跨国公司和上市公司的高管、大学研究院的研究员,还给硕士生与博士生讲课,与著名教授合作出书,这些意想不到的转变都是这四个字的实践与证明。
范老师总结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在变换中成长,永远怀有目标、富有责任感、始终如一遵守职业道德、成功没有偶然。他用自己多彩的经历丰富了同学们的见闻。在追求自身目标的路上,只能"努力、努力、再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有更多的付出,才能有丰硕的回报,得过且过终会自食苦果,"天天追求过得去,总有一天过不去"。他认为,应当将职业道德作为自己的底线,将目标、责任、总结作为人生道路的加油站,忠诚正直比金钱更有意义。只有将成功的元素准备好,才能有机会获得成功。"通过勤奋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大大缩短掌握岗位技能的学习时间,在人生的职业生涯中,下一个职业高度将会提前拥抱你"。
课程中,范老师还热情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向同学们介绍和推荐了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书籍,供同学们课后阅读。在范老师精彩的讲座结束后,马亮老师总结道:"工匠精神"是一种引导人们向上向善的美好动力;是一种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种遵道守德、无私敬业的职业品格;也是一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希望同学们可以脚踏实地专注去做任何事情,能够做到不忘初心,秉承"工匠精神",奋勇前行。
本次讲座让同学们收获颇丰,纷纷分享感想和体会,摘选如下:
大二 朱宇栋 人力资源管理
听了范老师的分享我受益匪浅,老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下,能够秉持自己的"工匠精神",自学英语,积极工作,让自己变成了一个非常优秀和强大的人。所以老师说的话我一定会牢记于心,做事情要懂得坚持,要专心,不能只活在当下,每天都追求过得去,那总有一天过不去。
大二 时冬 工商管理
本次讲座题目是《让我终身获益的"工匠精神"》,范昌宜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范老师以小学的基础自学英语,最终能够到国际仲裁法庭上面做翻译,他告诉我们,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爱"、"傻"、"勤"、"悟"四字准则也告诫我无论做什么,都要坚持,都需要努力奋斗。
大二 霍颖 工商管理
不得不说,"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确实有些缺失。"工匠精神"中的爱、坚持和精益求精在职场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技术教育的现状堪忧,具有更高技术的一线员工不多,我想这可能是我们未来阶段对于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此次活动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启示,无论有没有良好的受教条件,都要学习。人生只有不断的充实自我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