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管院的校友们:
大家新年好!
2014年过去,我来到管院已经有三年。三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管院发生了巨大变化。成绩是值得骄傲的,但属于过去。充满青春活力的管院不应再纠缠于盘点成绩,而应该是站高展望未来。解放思想,海纳百川,2015年的管院应该思考些什么、抓住些什么呢?今天,我想借用前两天在"海外精英浦东行"活动上的讲话,与大家共同来思考管院的明天。同时,也借新年初始之际,祝愿大家一切如意,健康快乐!
尤建新
2015-01-01
下面是我在2014年12月29日的讲话摘要,与大家分享。
今天活动的主题很好,一方面是海外华人精英浦东行,另一方面是讨论上海怎么来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但是,这个话题的实现难度很大,在这样一个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挑战和机遇并存。如果不能把握机会,那就只有挑战。所以,必须认识下面这些问题,在解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来看看我们如何把握机遇。
第一个问题是:这个中心为什么?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时间段上对上海提出这样的期望?希望上海能够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这一问题,我个人认为要从两个层面上来认识。一个层面是国家层面,就是国家布局,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我认为,总书记提出这样的一个话题,不是简单的一个概念,而是对上海的要求,这是国家层面上的整体布局,是国家战略要求。 第二个层面就是上海自己这一层面的需求。这就是我想要说的,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主题中隐含的就是"需求"两字,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服务于什么需求?刚才我所讲的这两个层面,一个是服务于宏观的战略需求,一个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求。尤其需要思考的是,国家整体战略上的布局考虑以及上海扮演的角色。
第二个问题是:这个中心是什么?一讲到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我们肯定会想到美国。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为什么是美国?是因为美国有硅谷?有波士顿?还是因为有芝加哥,有纽约?为什么美国是一个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再想一想其他国家,也许我们会想到英国,是因为英国有伦敦?还是因为有剑桥?我们会想到德国,是因为德国有法兰克福?有柏林?或者会想到日本,是因为日本有东京,还是因为有一个东京大学?也许在座的各位还会给出更多不同的答案。我想说的是,这些都不是答案。那是什么呢?我认为,那是因为那里有一个非常好的适合于科技创新的生态。生态所涉及的要素是方方面面的,不仅因为有大学,不仅因为有这个或那个城市,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一种可以有助于科技创新的生态,可以聚集科技创新的人财物的生态。怎么来描述这种生态?科技创新的主角是企业,尤其是科创企业,应该可以回答这一问题。今天,在座的各位海外精英,你们应该为我们上海建成这样一个科技创新中心提些建议,尤其是,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生态?
第三个问题是:怎么做?怎么才能建设好这样一个生态,需要一个路线图。每个人、每个企业,由于视角的不同,看出来的路线图可能会不一样。我想,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可以自己去判断。在座的各位都是精英,你们来到浦东,就一定可以看到你们心中的路线图。透过你们的建言献策,集思广益,我们就可以得到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路线图。
第四个问题是:机会在哪里?当你的这个路线图描述出来后,你应该可以在这个路线图上找到你在哪里,找到你的机会,找到你的浦东行给予的机会。我想,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没有看到机会那就可能是挑战。如果你只看到挑战,找不到机会,那么机会就跟你就无缘。所以,你要不虚此行,就要在这个路线图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机会。
最后一个问题是:做什么?做,就是要有行动方案。我刚才看到资料里面有一个张江的行动计划。我想,这应该只是真正的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是显现出来一部分,背后还有更多的内容。透过这个行动计划,我希望你们能够对我们上海、对我们浦东、对我们张江已经有的、能够有助于实现科创中心的生态做一个评判。同时,对现有的生态当中,所缺少的那些要素,提出建议。因为,我们距离"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努力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善这一生态。我们不希望,在实现"科创中心"这一宏伟目标的过程中,由于对生态的"视觉"和"认知"问题而导致发展受阻。
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现在已经在上海、已经在浦东奋斗的人群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外来人群的支援,尤其是在座的各位。上海欢迎你们!